9月23日,沂蒙山区的初秋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长制药”)的丹参种植基地,葱郁的丹参叶上散落着滴滴晨露。再过一个月,这些在沂蒙山地里生长的丹参,将与产自新疆伊犁地区的红花一起,奔赴菏泽,开启一场从道地产区到智能车间的中药现代化之旅。作为山东医药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步长制药以丹参、红花等核心药材为起点,用中药全流程现代化实践,展现出“山东好品牌”在产业链上的硬核实力。
步长制药的员工在丹参基地查看丹参生长情况
“选对产地,是中药质量的第一道门槛。在基地的地头,我们安装了‘综合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基地土壤的PH值、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降雨量等情况,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长期监测。”步长制药子公司——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张兰英,拿着一台平板电脑,指着屏幕上滚动的土壤墒情数据说,为保障核心原料品质,步长制药在全国布局了若干个道地产区种植基地,山东沂蒙山区的丹参基地和新疆伊犁的红花基地,已通过新版GAP延伸检查。
蓝天白云下的红花基地
“沂蒙山区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能充分积累丹参酮ⅡA、丹酚酸B等有效成分;新疆的光照时长和干燥气候,则让红花山奈酚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比药典标准高40%以上。”张兰英说,根据数据分析,基地产出的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均超出《中国药典》标准40%以上。
花园景区似现代化制造企业厂景
张兰英说,为守住原料质控的底线,保障药材道地性,从丹参种植的一刻起,就进入了步长制药构建的覆盖350个追溯节点的中药材数字化种植追溯系统。每一批丹参在育苗阶段就被赋予唯一编码,从选地、种植、灌溉、施肥等情况,到采收时的采摘时间、地块经纬度等信息,再到进入到车间后的生产记录,最终,可根据丹红注射液的批号,追溯到丹参从种苗培育到药品出厂的全生命周期信息。
智能制造化的工业生产中控室
“过去中药‘是谁种的、在哪长的、怎么加工的’都是模糊的,现在350个追溯节点像串珠子一样,把每个环节都串了起来。”张兰英说,目前这套系统已覆盖丹红注射液用全部药材,累积可追溯20余万亩药材规范化管理信息,彻底解决了传统中药“源头难溯源”的行业痛点。
采摘红花
中药生产迈向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坚守工艺处方和工艺原理之‘正’,又要勇于利用新技术创新工艺装备之‘新’。”步长制药技术总监沈锡春说,以“高黏性中药浸膏制粒”工序为例,该环节需要将浓稠的膏体转化为均匀颗粒,因物料黏性大、易结块,长期面临粉尘难控、人工强度高、生产易中断的“卡脖子”问题,成为制约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硬骨头”。步长制药凭借“省长杯装备设计”认可的颠覆性创新,实现三大硬核突破:多物态物料精准输送技术,让液体、膏体、颗粒等不同形态的中药物料,首次在全自动传送系统上精准流转;高稳态制粒成型技术,通过堆叠设计的竖向贯通工艺,实现核心工序连续生产、自动控制、智能纠错的新模式;多相态智能干燥技术,以动态分段控温、精准调节参数、高效节能的方式,破解了高黏性颗粒干燥难的问题,能耗直降40%,生产效率翻倍。
走进步长制药的数字化控制中心,中控室的大屏幕上,万余个数据点实时跳动,这是步长制药复刻传统中药“文火武火”智慧的“数据大脑”,承载着传统制药经验向数字化转化的核心功能。
在步长制药的研发中心,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正成为中药从“传统方剂”走向“现代新药”的“加速器”。“过去中药研发靠‘经验摸索’,现在靠‘科学验证’。”研发负责人任振丽指着实验室里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介绍,依托国家级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心脑血管现代中药工程实验室等平台,步长制药建立了从药材到成品的全链条质量控制研究体系。
“截至目前,我们已承担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技课题,授权发明专利312项,其中‘2011年丹红注射液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任振丽告诉记者,这些科研成果让步长制药的中药产品不仅“有疗效”,更“讲得清道理”。
记者手记 以“数字经脉”重塑中药生态
在国家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山东步长绿色智能工厂,记者直观感受到中药生产全流程现代化的鲜活实践。
让每一袋药守住药效本源,步长以“数字经脉”重塑中药生态:药材优质品种选育,345项覆盖种植加工全链条的绿色规范化种植技术,覆盖350个追溯节点的中药材数字化种植追溯系统。每一株药材的种源控制、田间管理、采收时辰、加工火候,皆化为不可篡改的“数字药性”;5000余户药农依托步长种植技术赋能增收30%,让“绿水青山”真正长出“金山银山”。
科技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推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支撑。当万点传感器的星辉汇入数字本草纲目,步长将中医整体观注入智造系统,让数据流动如气血奔涌;更以473件专利为笔,书写“新质生产力”的中药范式。
中药现代化不是抛弃传统,而是用科技让传统更有力量。传统的做药,靠的是“看颜色、闻气味”,文火慢炒还是武火快炒,升温快慢,煎药火侯等全凭经验。在步长制药,把这些经验转化成了数字参数。由DCS系统控制的精准控温技术,温度误差可控制在±0.1℃,完全复刻了传统制药的“火候”精髓。依托这套系统,步长制药在提取浸膏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整体均一性相比人工操作提高10%以上。
中医药现代化之问,步长制药以数智化转型作答。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